7岁女孩高烧一周被确诊亲吻病,这么大的孩子也会被传染EB病毒吗?
在五六年前,我们就聊过这个“亲吻病”,那时候曾经有一段因为一些什么“EB流感爆发”的周期性谣言,经常让很多家长人心惶惶的。
不过那时候聊到的EB病毒的感染者,主要是以婴幼儿为主,而这次感染的患者却是一位7岁的小学生。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这种所谓亲吻病,学名叫EB病毒(Epstein-Barr virus,EBv),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,它并不是一种流感病毒。因为1964年的时候被英国的两位科学家 —— Epstein和Barr发现,所以被命名为EB病毒。
EB病毒的一个特点就是通过飞沫感染的少,更多的是通过更亲近的接触进行传染。最重要的传染途径,就是口腔接触到病毒携带者的体液,比如唾液。因此才会被冠名为“亲吻病”。
不过EB病毒并不是一种新疾病,更不是罕见的疑难杂症。一般人一辈子怎么都会得上一次,然后人体产生病毒抗体,就再也不得了。
从年龄区分来看,新生儿体内还有从母体里带来的抗体,因此对EB病毒可以免疫。但是这些抗体或早或晚都会消失,之后就很容易感染EB病毒。到了5岁以后,差不多一半的孩子都已经感染过了EB病毒。等到了35-40岁,大概95%以上的人都感染过EB病毒。
事实上,绝大部分人感染EB病毒的症状跟普通感冒或者流感很类似,发烧,咽炎,基本上不用吃药7天左右就可以自愈了。而且因为流行时间和流感一样都是秋冬时比较多,所以很多时候,会被患者或者家长当做感冒,就算得了也不知道。只有极少数情况下会引发一些更严重的问题,比如免疫系统疾病等等,或者因为症状比较严重持久,就像这次的7岁小女孩,去医院做更全面的检查,才会确认EB病毒感染。
所以虽然我们很少听说有EB感染的病例,但并不是因为这种疾病很罕见,而是因为它造成的风险不大,后果一般不严重,所以很少被关注。大部分爸爸妈妈,虽然自己小时候就感染过EB病毒,但全不知情,结果到这几年在网上看到这个“亲吻病”,被吓一跳也是正常的。
EB病毒在全球都是很普遍的,在国内更是如此。毕竟国人不喜欢分餐制,所以绝大部分孩子很小就感染了EB病毒,不过基本上都是当普通感冒治疗,休养自愈。相对来说,反而是欧美小朋友得EB病毒的少一些,不过长大后也一定跑不掉,到了青春期谈恋爱的时候,没得过EB病毒的大部分人都也会被感染一次。
从欧美人群的统计来看,EB病毒属于晚得病还不如早得病。儿童期感染EB病毒,基本都是简单的发烧和咽炎这样,严重点的会出一些红疹。而当到青年期感染EB病毒之后,反而更容易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问题,导致肝功能异常,甚至发生脑炎。
那中国小朋友都是什么时候感染EB病毒呢?
正好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最近刚在《微循环学》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,汇总了2017-2021年收治的,24806例有疑似EB病毒感染症状的0-12岁的患儿,并根据年龄段进行了分类。包括婴儿组(<1岁)、幼儿组(1-3岁),学龄前组(3-6岁)、学龄组(6-12岁)。
《武汉地区24806例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EBV-DNA检测结果分析》
我们可以看到,按照年龄来看,0-3岁婴幼儿的阳性病例数最高,3-6岁稍低,6-12岁的阳性例数较少。而阳性率从1岁开始也是逐渐下降的。这符合我们之前提到的发病情况(主要集中在学龄前)。
但这并不是说学龄段的孩子不会得,一些孩子因为之前被保护的比较好,所以并没有接触到EB病毒。在上小学之后,可能就会因为在学校饮食,和同学沟通,或者其他原因而感染,虽然并没有学龄前的发病率那么高,但EB病毒感染毕竟是几乎人人都会遇到的事情,所以算下来,案例也不会少见。
因此家长不需要那么担心“亲吻病”,我们基本上都得过,也都活蹦乱跳的长大了。我们的宝宝基本上也都已经或将被感染一次,产生抗体之后就终身免疫了。绝大部分的EB病毒感染都会自愈,家长正常的观察护理的就可以了。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高烧不退、精神萎靡等情况,不管是不是EB病毒,都要及时送医诊疗。
而新闻中提到的,尽量避免亲吻孩子、避免共用餐具,更不要口口喂饭等等,来避免感染EB病毒这个建议,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:
一、如果只是为了避免EB病毒,那么做这些事情的意义并不算很大。毕竟就算我们忍着5年10年不亲孩子。以中国社会不分餐的饮食习惯,未来餐桌上感染EB病毒的可能性也非常高。就算你天天盯着用公筷公勺,你总不能不许以后孩子谈恋爱吧,到时候几十年辛苦盯防就付之东流了。
二、但这不是说养好良好卫生习惯不重要。避免共用餐具、不要乱亲孩子(尤其是别人家孩子),不舒服时候做好隔离等等。这些无论是否因为EB病毒,都应该做。
尤其是别乱亲孩子这条。
因为很多时候,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在生病,不知道自己正在病毒的传染期,而忽视了相关风险。这个时候亲小朋友,尤其是婴幼儿,就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风险。就像比较常见的一种,在“上火嘴上起燎泡”的时候亲孩子。
“上火”这个概念,是我国民间“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”对生理、身体认知的典范之一。其实就算是在中医理论中,也并没有一种疾病叫上火。上火只不过是坊间的一种俗语,和“感冒”这个词的来源风格有点相似。
<<< 左右滑动 >>>
我们新增了日常提问咨询的入口,如果你有什么问题,可以点击我们公众号下方工具栏的【提问沟通】告诉我们:
+
最近文章